发布时间:2024-04-17 11:33:34 浏览:
摘要:随着纺织科学的发展,纺织品呈现多元化的功能性,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日臻熟,对检测机构的功能性测试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防水性能、拒油性能、易去污性、吸湿速干性能、透湿透气性能、保温性、防紫外线及抗静电的测试标准,方便各企业和检测工作者们查阅和学习。 功能性纺织品,是指除一般纺织品所具有的基本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某种或某些特殊功能的新型纺织品,是传统纺织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如何科学地界定和评价功能性纺织品的这些“功能”,同时让消费者明白这些“功能”,引导企业与消费者对“功能性纺织品”建立共同信任的关系,进一步规范化市场,本文介绍了纺织品一些常见的功能性测试标准、测试原理、评价指标、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 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有防护功能型,如防水、拒油、防污等;卫生保健功能型,如抗静电、抗菌防臭、防螨虫等;医疗和环保功能型,如远红外、防紫外线等;舒适功能型,如免烫抗皱、吸湿速干、透湿透气等。 防水性能主要是指织物抵抗被水分润湿和渗透的能力。织物防水性能的表征指标有沾水等级、抗静水压、水渗透量等。其中,沾水等级越高,静 测试 试样后面放一张已称重的吸水纸,将一定容量的水喷淋到试样的绷紧表面。然后再重新称量吸水纸,来测定渗水性并因此评定试样的渗水性 适用于任何经过或未经防水或拒水整理的纺织织物,尤其适用于测量服装织物的抗渗透性 上述方法测试时应注意: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部位不应有折皱或折痕。取样后,尽量减少对试样的处理,避免用力折叠。与水相接触的测试面必须指定,因为不同的织物面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般有拒水要求的产品的沾水等级不应小于4级,有防雨功能要求的产品的耐静水压不小于13 kPa,有防暴雨功能要求的产品的耐静水压不小于35 kPa。 拒油性能的测试标准主要有国标GB/T 19977―2005《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和美标AATCC 118-2013《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大致相同,即将选取的不同表面张力的一系列碳氢化合物标准试液滴加在试样表面,然后观察润湿、芯吸和接触角的情况。 其中,GB/T 19977―2005适用于各类织物及其制品,特别适用于比较同一基布经不同整理剂整理后的拒油效果,也可用于测定水洗和干洗处理对试样拒油性的影响,不适用于评定试样抗油类化学品的渗透性能。测试取20 cm× 20 cm的试样3块,所取试样应有代表性,包含织物上不同的组织结构或不同的颜色。拒油等级以没有润湿试样的试液最高编号表示,分为0~8九个等级,级数越高,试样的拒油性能就越好,一般有拒油性要求的产品,拒油等级不应小于4级。 纺织品易去污性能的测试标准主要有FZ/T 01118―2012《纺织品 防污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易去污性》和AATCC 130-2010《去污性:油渍清除法》,二者都适用于评价各类纺织织物及其制品的抗污性能。 根据污物的清洁方法,FZ/T 01118―2012分为洗涤法和擦拭法,亦可根据双方协议使用其他沾污物,但需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使用不同的沾污物和方法所得试验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对于有易去污性要求的产品,一般要求其易去污性等级不小于3-4级,本白及漂白产品可降低半级。 人体皮肤表面常常会由于运动等原因而出汗,不论是停留在皮肤表面的液态汗,还是皮肤与服装之间增加的湿气,都会使人体感觉到不适。因此,纺织品吸湿速干性能的测定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GB/T 21655.1―2008《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1部分:单向组合试验法》是以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和芯吸高度来表征纺织品对液态汗的吸附能力,并以织物在规定空气状态下的水分蒸发速率和透湿量指标来表征纺织品在液态汗状状态下的速干性,该方法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制品吸湿速干性能的评价。 GB/T 21655.2―2009《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的评价指标有:浸湿时间、吸水速率、最大浸湿半径、液态水扩散速度、单向传递指数和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结果分为5个等级,其中5级程度最好,1级最差。该方法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制品,其他产品可参照采用。 AATCC 195-2012《纺织品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以测量电导率的变化来评估纺织品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适用于针织物、梭织物以及非织造织物。 透湿性是体现水蒸气通过织物的能力的表征,是考核服装产品舒适性能的重要指标。纺织品透湿性能的测试标准有:GB/T 12704.1―2009《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和GB/T 12704.2―2009《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蒸发法》。 GB/T 12704.1和GB/T 12704.2的测试原理大致相同,前者是将把盛有干燥剂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放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质量的变化计算试样透湿率、透湿度和透湿系数。后者是将干燥剂换成一定温度的蒸馏水,其他相同。吸湿法适用于多种纺织织物,包括产业用织物、非织造布和其他可透气的纺织制品。蒸发法分方法A(正杯法)和方法B(倒杯法),适用于厚度在10mm以内的各类片状织物。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规定有透湿要求的产品的透视率不小于2200g/(m2.24h)。 透气性能是决定织物舒适与否的重要性能指标,是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随着户外运动的时兴,户外运动服装的透气性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纺织品透气性能常用的测试标准见表2。 上述方法的测试原理基本相同,即:在规定的压差条件下,测定一定时间内垂直通过试样给定面积的气流流量,计算出透气率。FZ/T 81007―2012《单、夹服装》对透气率的要求为≥150 mm/s。 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是评价此类产品的首要指标,其次是抗菌持久性和安全性。抗菌持久性是指一定次数洗涤前、后,产品的抗菌效果对比;安全性是指产品对人体环境安全,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应进行毒理性检验(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试验),且应符合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见表3。 FZ/T 73023―2006附录D 抗菌针织品 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以及混纺纤维制成的抗菌针织品,如针织内衣、内裤、运动衣、袜子、帽子、泳装等针织品以及各种针织面料 抑菌率、抑菌圈宽度 FZ/T 73023―2006按耐水洗次数及考核菌种的不同,将抗菌针织品分为A级、AA级和AAA级三个抗菌级别。供需双方可根据产品用途,采用特定的测试菌种,亦可另行商定洗涤次数和抑菌率指标,但在检测报告中应注明。 纺织品的保温性能一直比较受消费者的关注,各企业应对这一需求,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保温材料和产品,因此,对这一性能的纺织品检测量也日益增多,目前,我们常用的保温性能测试方法见表4。 ASTM D 1518-2014 棉絮体系热阻测试方法 热板法 适合于热传导性在0.1~1.5W/M2・K的棉絮和多层棉絮/织物集合体 热阻 测试时,试样正面向上,取样3个。对于成品,需确保可以从成品中取得40cm×40cm的试样;或者按照成品组合工艺制作40cm×40cm的组合样品三块,且应具有代表性。一般对于有保温性能要求的产品,要求保温率≥30%。 近年来,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关紫外线防护织物和服装的开发应用越来越多,对这类纺织品的防紫外线)也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BSEN 13758-1:2002 纺织品日光紫外线部分:成衣织物的测试方法 通过测定在标准状态下外穿织物的加权红斑效应的紫外线透射率来评定其紫外线防护特性,不适用于在一定距离内提供保护的织物,如雨伞、遮阳物等 静电现象很常见,如生活中穿或脱衣服时出现火花、有针刺感,与人接触时的“电击”等。静电的危害很大,影响人体健康,干扰人的情绪,某些特殊环境下还会引起火灾。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方法有静电压半衰期法、电荷面密度法、电荷量法、电阻率法、摩擦带电电压法 (见表6)。 除上述介绍的国家标准外,相关的抗静电性能国际标准有:AATCC 76-2011《纺织物表面电阻率》、BS EN 1149-1:2006《防护服 静电性能 第1部分:测量表面电阻率的试验方法》和BS EN 1149-2:1997 《防护服 静电性能 第2部分:测量通过材料电阻的试验方法(垂直电阻)》。 考核纺织品免烫性能的产品标准为GB/T 18863―2002《免烫纺织品》,该标准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及其与其他纤维的混纺、交织产品(纤维素含量75%)以及桑蚕丝产品(桑蚕丝含量70%以上),其他免烫纺织品可参照执行。其质量指标包括洗涤干燥后外观平整度、洗涤干燥后接缝外观、洗涤干燥后褶裥外观和水洗尺寸变化率,此外,对安全性能及强力都有特殊的要求。 由于大多数纺织品都是易燃或可燃的,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隐患无所不在,因此阻燃纺织品的研发和性能测试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常用的阻燃性能测试标准见表7。 燃烧等级分为:1级(正常可燃性)、2级(中等可燃性)和3级(快速剧烈燃烧)。GB/T 21295―2014规定14岁及以下儿童睡衣损毁长度≤17.8cm,其他产品应达到1级要求。FZ/T 81001―2007《睡衣套》规定面料洗涤前后的燃烧性能应达到1级要求,未达到1级要求但达到2级要求的产品,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中标明“易燃产品,请谨慎使用”警示语,否则按不合格判定。 (1)测试样品选择棉和涤混纺本色纱,19.41tcx、T50/C50;两个不同品种涤棉混纺印染布、两种棉涤混合本色布,T65/C35(24.5tcx)×T65/C35(24.5tcx)、T65/C35(36.7tcx)×T65/C35(28.0tcx)。棉涤本色布印染以后就是涤棉混纺印染布,火狐电竞可以作为检验印染前后是否出现质量变化的样本。(2)执行标准实际定量分析的时候需要满足《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以及《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规则。(3)使用仪器SHB-Ⅲ循环式多用真空泵,为郑州长城科工贸公司生产;DK-98-11A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万特仪器公司生产;国际标准P160的玻璃砂芯坩埚;ZRD-A5110A自动恒温烘箱;索氏萃取器[1]。(4)非纤维物质的预处理程序①一般预处理程序处理涤棉混纺本色纱,在索氏萃取器中放入纱线小时萃取,每小时进行六次循环,等到发挥样品中石油醚以后,在冷水中浸泡一小时,然后浸泡在65±5℃水中,上述溶比为1∶100,并且需要进行相应搅拌、抽干、抽滤溶液,确保能够及时除去多余水分,然后干燥样品。②由于混纺本色布中具备很高涤含量,一般适合使用碱退浆方式退浆处理混纺本色布,在100L水中放入样品,然后接入2g渗透剂、3g双氧水、8g烧碱、3g精炼剂。煮沸碱液放入试样中称重,碱液中煮沸式样30分钟,取出试样以后进行两次自来水洗涤,每分钟洗涤一次,在不高于60℃烤箱中对试样进行平铺烘干。③涤棉混纺印染布分析以后,在索氏萃取器内放入纱,利用石油醚进行1小时萃取,每小时进行六次循环,等到发挥样品中石油醚以后,在冷水中浸泡一小时,然后再浸泡在65±5℃水中,上述溶比为1∶100,然后试试褪色程序,保险粉和试样比例为4∶1,在70℃振荡30分钟,且需要进行相应搅拌、抽干、抽滤溶液,确保能够及时除去多余水分,然后干燥样品[2]。完成采样以后依据不预处理和预处理两种形式来分别测试纤维,测试结果如表1。 测试样品。选择之前分析过的两个涤棉混纺本色布样品。预处理非纤维物质。依据不同棉涤含量来处理涤棉混纺本色布的时候需要合理应用不同浆料,因为不同测试机器以及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浆料,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退浆方式。对比分析本文测试过程中本色布两种材质的碱退浆方式,为了对比分析不同碱退浆方式带来的不同测试影响,基于测试的时候合理应用酶退浆方式。在100L水中放入样品,然后加入2g渗透剂、3g精炼酶、6g退浆酶,预热到85℃,在酶液中浸泡试样30分钟,试样取出之后在水中煮沸20分钟,然后利用自来水进行洗涤,每次一分钟,洗涤两次,然后在利用自来水进行两分钟冲洗,在不高于60℃温度烤箱中对完成洗涤的试样进行铺装烘干。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对比分析之前碱退浆测试数据和实际记录数据。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发现不管是涤棉混纺印染布、涤棉混纺本色布、还是涤棉混纺本色布,纤维含量在预处理以后和预处理以前具备明显差距。预处理之前残余纤维含量明显低于预处理之后纤维含量,可以发现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非纤维物质。预处理不同样品以后会出现明显差距,其中涤棉混纺本色布具备最大差距,最高能够达到4.2%差距,高于印染布和本色纱的0.5%~1.2%,主要就是因为本色布机织的过程中会降低纱的毛羽,从而有效提高纱线强力,应该及时实施浆纱处理。不同本色布中出现不同上浆率会导致形成不同的测试结果。预处理涤与棉混纺本色布,但是因为具备不同预处理原理、预处理方式、预处理程序等,会导致出现不同预处理效果。不少客户在检验样品的时候不能为检测单位提供混浆料比例和浆料情况,因此,实际处理的时候需要使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出现离散型测试结果,此时需要依据浆料成分、纤维成分、混用浆料比例等来合理选择符合实际情况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精密度,还能够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纺织品中都会残留一定非纤维物质,不管是合成纤维,还是天然纤维,实际加工生产的时候都需要适当加入非纤维物质,为能够准确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合理应用不同预处理技术。 [1]田金家,杨晓勇,孙盛楠,等.影响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结果准确性要素浅析[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3):88-96. 家用纺织品通常是指区别于服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的室内用纺织品,包括室内用的床品、沙发、火狐电竞窗帘、桌布、地毯等立体的“终端产品”。 它是指与人们生活起居相关的“纺织物品”和“纺织用品”,简称“家纺”或“家纺用品”。 家用纺织品分为室内用品、床上用品和户外用品。室内用品包括家具布和餐厅、盥洗室用品,如地毯、沙发套、椅套、壁毯、贴墙布、像景、绣品、窗帘、门帘、毛巾、浴巾、茶巾、台布、手帕等;床上用品有床罩、床单、被面、被套、枕套、毛毯、绒毯、线毯、毛巾被等。 1.实用功能。家纺用品的实用功能具有吸音、遮光、隔潮、防辐射、保暖、透气等功能。它是家纺用品最主要的功能。 2.装饰功能。家纺用品的装饰功能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要与美学需求。家纺用品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减缓人们精神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具有装饰美的家纺用品所体现的人性化特征,是人们在接触和使用时产生亲近感和温馨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纺用品的价值与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它的装饰功能、审美功能也愈来愈突出。因此,生活中的家纺用品,不仅具备物质层面的实用功能,更要具备精神层面的审美功能。 家纺用品的设计要素,是指构成纺用品的必要因素,这是家纺用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既要考虑其用品设计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的功能要素,也要考虑审美上的艺术要素。 1.功能要素。功能是指家纺用品在使用时的实用性功效与目的性,体现了使用时的方便、合理、安全等。功能要素,不仅是家纺用品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设计与创新家纺用品的基本条件。家纺设计中的面料与造型总是要以使用功能为前提,并受使用功能性要素的制约。 功能要素贯穿于家纺设计的全过程之中,从家纺的面料设计到家纺的造型设计,都要始终把功能要素放在第一位。功能要素还体现在家纺用品与使用环境的配套设计上。如何适合卧室、客厅、厨房的功能需求,如何适应四季变化的功能要求,如何适合不同消费者使用时的不同需求。 2.造型要素。造型要素是指家纺设计中的“款式要素”。这种造型要素是家纺用品的立体造型设计,是运用款式造型、面料图案、面料材质和面料色彩等综合手段,来塑造能够使用的、具有艺术美感的最终用品。这种造型要素,既要体现面料的图案色彩和质感机理,还要突出造型款式的形态特点和美感造型。 家纺用品的造型要素,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造型要素的使用功能,包括使用对象、使用地点、使用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家纺面料进行内、外结构以及造型样式的设计。 3.图案要素。图案是提高家纺用品艺术质量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家纺用品的视觉美感、消费市场和经济效益。家纺用品的图案要素,具有两种属性,即精神性和物质性。其精神属性,是因为它具有形式美的装饰性,具有审美意义,通过视觉媒介的传导,可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陶冶。其物质属性,是因为图案并不作为纯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依附于一定的物质用品,这是图案的从属性。因此,在进行家纺图案设计时,不能单纯追求形式美,还需要考虑到它赖以生存的物质材料、加工工艺和成本等。 4.色彩要素。色彩是构成家纺用品美感的极为重要的视觉因素。在家纺用品设计的图案、色彩、材质、造型以及家纺整体配套设计中,居于首位的就是色彩。家纺用品的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因素。同时,家纺用品的色彩要素,还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美感效应,它不仅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色彩成为构成家纺用品美、居室环境美的重要因素,而且还能在激烈的家纺用品市场竞争中,起到自我介绍和诱导购买的作用。家纺设计中色彩要素运用得好与坏,是家纺用品设计成败的关键,是构成家纺用品艺术风格、审美意境的重要手段,还是反映社会时尚色彩与流行色彩最佳的方式。 5.材质要素。家纺用品的材质要素,一般是指面料的质地、肌理、色彩、视觉、错觉的综合感觉。家纺设计产生的美的视觉感受,都是通过面料材质来实现和传达的。面料的不同质地有:软、硬、厚、薄、挺括、柔软等。不同肌理有:粗糙、细密、光泽、不光泽、透明、不透明等。此外还有高档与低档之别。 不同质地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美学特性。棉织物朴实、浑厚;麻织物凉爽、挺括;毛织物温暖、庄重;丝织物轻盈、华丽、高贵。 6.工艺要素。家纺用品设计中的工艺要素,包括两方面:一是面料的生产工艺,如印花工艺、提花工艺、绣花工艺等;二是成型工艺,如缝制、压褶、填充等工艺及抽穗、饰穗等制作工艺。 家纺产品,直接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生产工艺会形成不同的图案效果、火狐电竞色彩效果和装饰效果。 家纺用品由于其实用和审美、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使它直接而广泛地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受人们的普遍欢迎,为它自身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家纺用品的这种双重性又决定了它鲜明的特征。 家纺用品的本质特征,就是它具有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家纺用品是人类对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家纺用品首先是实用物品,是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求得美化,进而满足人精神方面的审美需要。它既有实用功能性,且实用性是主导的,又有审美欣赏性,且审美性寓于实用性之中,是功能与审美的互相依存和有机结合。家纺用品的这种物质的精神的双重性,决定了它的设计原则和产品特征,即实用性、工艺性、经济性、审美性、装饰性、流行性。火狐电竞 1.实用性。是家纺用品的主要特点,也是它与其他艺术品的基本区别。家纺用品,首先是一种物质文化,人与家纺用品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上,而且还通过使用用品、消费用品,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家纺用品的实用性决定了家纺用品的造型和装饰总是以要能使用功能为前(下转第289页)(上接第287页)提,并受使用功能的制约。如一套沙发,其基本造型要适合人体的使用,任何装饰都不能削弱或取消使用功能。 2.工艺性。家纺用品是一种物质成品,它是通过工艺材料,运用工艺技巧,制成具有功能目的性的各种居室用品。没有生产性与工艺性,家纺用品的设计就不能具体化,就不能完成家纺用品的创造。家纺用品的生产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材料和工艺。材料是条件,工艺是手段;材料规范工艺,工艺改造材料,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3.经济性。家纺用品的经济性,直接为工艺性所决定,间接地受功能性和审美性所影响。家纺用品的经济性,可以从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等方面去理解。在生产方面,主要是制作成本问题,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减少消耗与节约成本,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如材料的合理使用,技巧的充分发挥,能源的降低消耗等。在销售方面,主要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家纺用品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4.审美性。一般来说,作用于人们精神的审美性是各种艺术的共同点。但是,对于其他艺术来说,审美性是作为艺术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手段。而对于家纺用品来说,审美性不只是艺术表现手段,也是艺术本身的目的。即家纺用品设计通过美的把握与创造以体现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以反映其时代精神、民族审美、生活品味等。 5.装饰性。家纺用品设计,是装饰性较强的艺术设计。其造型、图案、构图、材质和色彩均离不开人为的装饰性,因而有人甚至把家纺用品称为“装饰艺术”。 家纺用品的装饰性显得更为突出、更为直观。不管是在造型、色彩、材质设计上,还是在具体的室内陈列、配套上,都显现出其强烈的装饰性。 6.流行性。家纺用品具有多变的“流行性”特征。人们常将纺织服装的时尚变化,称为流行趋势的“晴雨表”。由于人们对物质追求与审美需求变化是无休止的,并且是不断更新、变化着的,因此,这在客观上要求家纺用品要能以不断变化为更新,来迎合人们对审美时尚的需求。 目前,家纺企业还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还没有行业的龙头老大,品牌的渠道之争仍然很激烈,家纺品牌无论是“大家居”的模式,还是终端产品细分化的经营模式,或是其他模式,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来定位、布局。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百安居试图为消费者提供从硬装修到软装饰的一站式家居服务。 百安居以前以建材为主,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2005年开始推出一个全新的业态“百安居生活时尚馆”,其近三成的门店变身为生活时尚馆,以提升其软装饰产品的销售额。 2011年5月,羽丝兰梦“生态生活馆”入驻北京百安居。入驻“羽丝兰梦”的家纺品牌有:罗莱、梦洁、凯盛、紫罗兰、简爱家居等。其商品由工厂直接供货,缩短了中间流通环节,直接让利给顾客。 2010年一项针对上海市家用纺织品消费者的调查表明,消费者对毛巾的购买频率最高,被调查者 59.5% 表示会网上购买毛巾、枕头等产品。 随着家纺行业的发展,家纺产品细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典型的如毛巾市场,已有 2 000 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著名的有洁丽雅集团、孚日集团、山东金号、喜盈门集团、棉田等。 洁丽雅是毛巾行业的广告狂人,采用大规模的品牌广告运作。孚日集团作为上市公司财力雄厚。但整个行业没有绝对的领导者,毛巾企业在打广告战、渠道战、产品创新战。毛巾行业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的初级阶段,行业集中度开始有所增加,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聚焦。 “适之宝 枕工坊”是功能性枕头网络品牌,是家纺业细分趋势下的新生品牌,2010年,“适之宝 枕工坊”开始从B2B转向尝试B2C,通过与淘宝旗舰店的联合运营,打造了一个网上商业系统。“适之宝 枕工坊”像服装“量体裁衣”一样为消费者“量体定枕”,开发出许多保健功能性枕头产品。细分的家纺市场加上网络运营,这种经营模式值得许多中小型家纺企业借鉴。 由于我国众多家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讯渠道单一,研发投入不足,设计文化相对落后等原因,许多企业的家用纺织品设计过于重视图案设计,或者忙于模仿国外流行的纺织品图案,从而忽略了家用纺织品的整体设计理念。整体设计理念应综合考虑产品图案、产品造型、产品功能、产品家居环境、产品品牌风格等因素,使设计达到整体和谐,突出品牌价值。 模仿是事物初级进步的有效手段,但跨越初级发展阶段后,一味的模仿会导致自身的产品、品牌永远是二流的,正如赝品很难超越真迹,人人网难以超越Facebook一样,所以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家纺企业,也应扎根于我国的文化,谙熟我国的消费者消费习惯,突破创新,才能发展出世界的中国家纺品牌。 许多学者也提出,成功的家纺设计是和谐设计。家纺产品设计涉及 3 个层次:产品设计;艺术、造型设计;空间、环境装饰设计。而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包括 3 个部分:织物设计、图案设计、造型设计。织物设计为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纺织品空间装饰设计则以宏观的视野营造家用纺织品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一方面,因为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方式不当,导致许多人的睡眠障碍,催生了睡眠经济。据有关报道,中国人约 2 亿人打鼾,近 3 亿人失眠,5 000 万人在睡眠中发生过呼吸暂停等。而睡眠质量与家纺产品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功能性家用纺织品则可以辅助睡眠,调节机能。它逐渐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重视。 另一方面,健康产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随着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在家纺领域,远红外线、防螨防臭、抗静电、透气透湿、磁性、负离子、香薰等保健功能的产品较受消费者欢迎。一些功能性家纺产品,如远红外、抗静电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及。 功能性纺织品的出现,能满足消费者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消费者最希望获得的功能如下:易护理洗涤在消费者所需功能中排首位, 包括 58.45%的消费者;保暖,占 52.09%;吸湿透气,占 45.32%;抗菌防臭,占 42.57%;防螨虫,24. 5%;抗静电,占 22.66%;免烫防皱,占 21.91%;芳香,占 13. 04%;阻燃,占 3.76%。 虽然国内功能性家纺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还有待进一步的培育和挖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受访消费者中有 39.76% 的人表示,对功能性家纺产品不甚清楚;32.69% 的表示有点知道;16.08% 的表示知道;11.47% 的表示不知道。购买或使用过功能性家纺产品的消费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29.04%。消费者对家纺产品功能的认识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对家纺产品的功能性要求不高,所以前期的市场培育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功能性家纺产品的市场受到保健行业的负面影响,所幸的是,保健行业逐步在加强调整和自律。功能性家纺产品的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还离不开功能性纺织品检测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完善,更需要从“胶囊、纤维、纱线、坯布、印染、面料到成品品牌”上下游之间的联动合作。 至今仍沸沸扬扬的“罗莱”家纺和“富安娜”家纺之间发生的“劫持网络关键词”事件,一方面显示出家纺企业在网络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突显了网络市场秩序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法律依据。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家纺市场份额已经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随着网购市场的快速成长,传统的家纺品牌也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一些家纺企业开始在淘宝、当当、卓越等平台上分销或创建网销家纺子品牌。同时也出现了家纺网络商城,如IDG和DCM的优雅100。 根据SHOPBOX提供的统计数据,我国家纺行业总体电子商务规模约 10 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保持每年 100% 以上的增长。就家纺网上市场而言,淘宝平台约占 70% 的市场;拍拍约 15%;Vancle及其他约 占 15%。 许多中小企业的商户活跃在淘宝网上,淘宝网上的家纺网店多数是依托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货源发展而成。如淘宝家纺网店中有三成是在南通地区,大约 1 万家左右,主要是集中在叠石桥家纺城周边的 商户。 螨虫是广泛存在于被褥、衣物、地毯等人们的起居环境中的一种致病性生物,其体型非常微小,体长通常在0.1mm~0.5mm,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其形态。螨虫不仅可以引发哮喘、鼻炎、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而且还可以传播病毒和细菌,引起出血热、毛囊炎、疥癣等多种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对螨虫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纺织品上的防螨整理技术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 纺织品的防螨方法分为化学防螨和物理防螨两大类,其中化学防螨法是将防螨剂与纺织品相结合,以达到防螨的目的,其又包括螨法和驱螨法,物理防螨主要是阻螨法。螨法最直接有效,可以从根源上减少螨虫的危害,但其缺点是被死的螨虫遗骸可能会再次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驱螨法和阻螨法是通过驱除和阻止螨虫,而达到降低螨虫危害的效果,但是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起居环境中螨虫的密度[2-4]。 防螨整理剂是具有灭或驱除螨虫功能的药剂,目前市场上新开发的防螨整理剂大多以驱除螨虫为主,同时对螨虫具有一定的灭性能。用于纺织品的防螨整理剂要具有以下四种性能,即对螨虫具有高度活性、对人体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纺织纤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纺织品的后整理和日常护理具有耐久性。常用的防螨整理剂主要包括脱氢醋酸、芳香族羧酸酯类、甲苯酰胺系化合物、有机磷系等有机整理剂和柏树精油等天然驱避剂,另外,无机防螨整理剂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5]。 纺织品的防螨整理技术将纺织品染整、医学和精细化工相结合,主要有溶液浸渍法、涂层法和微胶囊法三种。前两种方法简便易行,也能够取得较好的防螨效果,但是其耐久性差,经过多次洗涤整理后,防螨功能会逐渐下降。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不仅使纺织品获得了持久的防螨功能,而且耐洗涤、耐熨烫等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6]。 防螨纤维是通过将防螨整理剂与纺织纤维相结合,从而使纤维具有螨或驱螨的功效。防螨纤维主要是化学纤维,根据纤维的生产工艺,防螨纤维的获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聚合物的合成阶段就加入防螨整理剂,然后纺丝。另一种是在纺丝的过程中,将防螨整理剂以母粒的形式与聚合物切片相混合,或者是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生产出防螨纤维[7]。利用防螨纤维生产具有防螨功能的纺织品时,通常会将其与天然纤维混纺,从而使生产出的织物兼有天然纤维的舒适性和防螨纤维的防螨功能。 螨虫成虫的体长约为100μm ~500μmm,螨虫粪便的大小约为10μm~40μm,美国Virginia大学经过试验证实,织物的孔径在53μm以下就可以阻止尘螨通过,当孔径在10μm以下时,就可以阻止尘螨排泄物通过。因此,可以通过物理方法生产出高密度织物,阻止螨虫及其排泄物的通过,就可以起到防螨的效果。例如美国杜邦公司利用极细的高密度聚乙烯纤维,通过闪蒸法生产的特殊织物特卫强(Tyvek),其单丝线μm,可以很好地起到阻螨的效果。另外,利用聚四氟乙烯生产地层压复合织物和涂层织物也都可以很好地阻止螨虫及其排泄物[8]。 日本在纺织品防螨性能的测试标准方面起步较早,而且评价方法比较成熟。1993年,日本服装制品质量对策协会率先提出了《防螨评价方法和标准》,该协会在1998年又提出了《防螨织物忌避试验方法》,对螨虫的饲养条件和计算方法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该协会起草的防螨测试标准还有JSIFB010―2001《防螨性能(驱避试验、玻璃管法)试验方法》、JSIFB011―2001《防螨性能(驱避试验、花瓣法)试验方法》、JSIFB012―2001《防螨性能(增殖抑制试验、混入培养基法)试验方法》,另外,日本工业调查会还颁布实施了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920―2007《纺织品抗家庭尘螨效果的试验方法》。国外的纺织品防螨测试标准还有法国国家标准NF G39-011―2009《纺织品特性 具有抗螨特性的织物和聚合材料 抗螨功效的特性和测量》。 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卫生虫剂药效试验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中较为详细地提出了灭螨和驱螨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其后又颁布了行业标准NY/T 1151.2―2006《农药登记卫生用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 第2部分:灭螨和驱螨剂》。2008年,我国了FZ/T 01100―2008《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定》标准。该标准明确规定了测试纺织品防螨性能的方法和评估指标,目前该标准已经上升为国家标准GB/T 24253―2009《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并将于2010年2月1日开始实施[9]。 在上述国内外的纺织品防螨性能测试标准中,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螨虫死亡率评价法、驱避率评价法、抑制率评价法和通过率评价法,其中以螨虫死亡率评价法和驱避率评价法的应用较多。螨虫死亡率评价法的试验方法有螨虫培殖法、夹持法和螺旋管法,驱避率评价法的试验方法有大阪府立公共卫生研究所法、阻止侵入法、地毯协会法、玻璃管法和诱引法[10]。我国的纺织行业标准FZ/T 01100―2008中采用了螨虫死亡率评价法和驱避率评价法两种方法,相应的试验方法为螨虫培养基法和大阪府立公共卫生研究所法,如表1所示。 随着新型防螨整理剂的研制成功和新型防螨技术的开发应用,防螨纺织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防螨纺织品质量的评价方法也在日趋成熟。防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消除或减轻了螨虫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提高了纺织品的抗菌功效,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